联动深圳、惠州共建深圳都市圈《东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苑伟斌
1月22日,《东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批复中提到,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增强东莞城市综合实力,积极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联动深圳、惠州共建深圳都市圈,主动融入广州都市圈,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规划》中提出,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城乡融合的城镇体系,提升中心城区和片区中心服务能级,深化松山湖、滨海湾等片区与深圳融合发展,推动水乡新城与广州东部地区协同联动。《规划》中提到,完善城市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协调产业布局、综合交通、设施配置和土地使用,优先保障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空间需求,为推动存量产业用地提质增效、优化布局提供土地政策保障。
记者注意到,2024年7月,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获批建设四周年之际,光明科学城与松山湖科学城达成《共同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在科学资源共建共享、产业协同发展、交通互联互通方面的联动进一步加强,汇聚起先行启动区建设蕞大合力。
2024年12月,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通道(东莞段)二期工程开工,项目总长2.4公里,总投资7.87亿元,工期为3年。建成后,东莞松山湖和深圳光明两座科学城的车程将缩短至20分钟,实现“双向奔赴”。
就在1月22日,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对外发布《东莞松山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前公示。根据公示读本,松山湖将引领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都市圈创新网络的建设,以科学城为智力中枢带动深莞边界创新协作网的建立,促进创新资源在松山湖的进一步集聚,推动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双轮驱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