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制造业发展新速度
总投资10亿元,投产后预计年产值20亿元,年税收1亿元,带动就业500人左右……位于大埔县城工业小区的梅州市鸿智信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鸿智信”)锂电池项目,正不断跑出制造业发展新速度。
先进制造业如何在梅州落地生根?如何为企业培育做大做强的“沃土”?从鸿智信的入驻及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窥探一二。
走进位于县城工业小区的鸿智信厂房内,机械轰鸣、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各司其职,在生产线上忙碌,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景象。
鸿智信是大埔县2023年的招商引资项目,该项目充分利用自主研发的工艺技术,生产新能源电池铝壳、盖板以及其他精密结构件,年产15000万只电池铝壳和盖板。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便携式通信及电子产品等众多行业领域。
该项目新建2栋厂房、研发办公综合楼等配套建筑,厂区总用地面积为45752.66平方米(约68.63亩),总建筑面积55072.00平方米。
据鸿智信副总经理曹文军介绍,项目预计总投资10亿元,投产后预计年产值20亿元,年税收1亿元,带动就业500人左右。
据悉,锂电池项目于2023年2月动工建设,一期项目于2024年8月试产,已购买安装设备55台,截至目前投资近2亿元。
“2024年产值接近2000万元,预计一期全部投产后产值可达2—3亿元。”曹文军说。
营商环境的好坏是一个地区吸引企业入驻的“软实力”,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以企业为本,以******为先,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坚定了加速发展的信心和底气。
入驻大埔的过程中,曹文军对当地的营商环境有了深刻的体会。当地政府部门对企业项目很关心,该项目的落地得到县委、县政府以及招商队的大力支持。“大埔设置了招商******专员,企业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直接对接联系。提升了工作效率,加快了项目落地的进度,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保姆式’的******。”
推动企业发展,关键在人才。但是由于县域自身资源禀赋的局限,留人难,是刺激县城企业重视吸引大学生的核心原因。
作为新兴制造业企业,必须展现担当作为。鸿智信锂电池项目在落地投产后,带动了人才回流,促进了产业和人才的双向奔赴。
鸿智信工程部高级工程师刘志雄曾在外打拼多年,蕞终选择回到大埔,打动他的是当地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以及家的归属感。他直言对这份工作很满意,“自己是梅州人,企业离家近,工资待遇和大城市差不多,更能潜心专注于研发事业”。
目前,企业正在加快本地大学生的招聘,作为年轻骨干培养。“本地人才对家乡更有感情,有情怀,更能沉下心谋事业,这正是企业所需。”曹文军说。
投资“沃土”的培育,不仅需要企业家有情,政府部门有为也是至关重要。
近年来,大埔持续优化政务******,加强政企互通,让企业和企业家专心、安心、舒心、顺心、放心地在大埔投资、发展。
“在项目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政府部门会主动靠前为我们******,倾听企业需求,并且快速响应,面对面解决问题。”让曹文军频频点赞的是,很多时候几个相关部门会联合前往项目现场,实地了解问题,在工地上商讨解决方案。
曹文军举例说,去年5月,由于连续暴雨,项目挡阻墙出现裂痕偏移,存在安全隐患,企业向工业园区管委会反映,梅州大埔九龙湖管理中心、县科工商务局、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等多部门立即来到施工现场,现场沟通,很快便形成解决方案并实施。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很快逐一解决了项目涉及的道路、用水、用电等问题。
“被动坐等”变“主动******”,转变的是作风,赢得的是认可。近年来,大埔整体产业发展趋势逐步跟上节奏,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先进材料、先进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带动能力显著提升,园区建设扎实有序,承接能力持续增强。
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大埔籍企业家是当地的宝贵资源、强大动力。当地充分挖掘乡大埔籍企业家资源、凝聚埔商力量、发挥埔商作用,努力推动客商回归、人才回家、智力回乡、资金回流,走出一条迎埔商、助乡兴、奔共富的路径。
聚焦优强企业、埔籍商会等,大埔深入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凝聚起全县招商引资强大合力。当地重新调整县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成立8个由县领导带队的招商联络工作组,分别对接广州、深圳、佛山、中山、东莞、惠州、珠海等重点招商区域,进一步发挥招商引资在促进县域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作用。县主要领导带队外出到北京、贵州、四川、福建、江西及珠三角等地开展招商活动。
2024年,县主要领导外出招商35次,外出走访对接企业、商协会147家次,全年共对接企业630家次。全年招引落地项目24个,计划投资53.36亿元、实际投入11.4亿元。
完善招商工作机制。印发《大埔县加强招商引资项目研判工作意见》,建立和完善项目初审、准入评审、******跟进的规范性流程,对招商项目信息及时分析研判。大力推行联审联批制度,定期召开联审联批工作会议,精准问需、精准施策,形成即时报、即时批、即时办、即时干的快速推进机制。县招商办全年帮助企业代办事项26次,协助帮办事项32次。
南方日报记者 陈泽铭 通讯员 罗文燕 刘文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