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项目】龙门县地派茶香人家寻味传统手工制茶技艺
龙门县地派山茶制作技艺传承至今已有120多年历史。地派镇草木灵秀,山高林密、海拔高、富氧离子丰富、雨量充沛,是茶树的绝佳种植地。依山绿涌成浪的茶树,终年饱食山水富氧,清明灵气。正是无污染的自然生态环境满足了地派山茶种植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地派山茶与众不同的优良特质。
地派山茶传统技艺被列入龙门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采摘。地派山茶(春茶、夏茶、秋茶)一般采摘时间段早上晨露干了后到朝阳未出时或者傍晚夕阳下山到夜露来临时为蕞佳。主要采摘“一尖两叶”的茶叶制茶为优良品种,在采摘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茶叶的透风,不宜堆积。
2.晾茶。采摘到的茶青要迅速晾开,并挑除老叶和杂物,保留嫩芽。
3.炒茶。炒茶分为杀青、揉捻、烘干三个步骤。
①杀青:杀青温度过高或搅拌不及时,会造成茶叶有烟焦味,严重影响茶叶的品质。杀青要先把锅烧成200度左右,把茶叶放进锅中不断搅拌,速度要快,通过高温蒸发茶叶的部分水分,使茶叶除青变软,增加其柔软度,以便于揉捻成形。杀青完成后要迅速用簸箕晾开降低茶叶的温度,防止叶色变黄和产生闷味。
②揉捻:揉捻以手捏成团,梗折不断的手法为准。先揉后炒,制作地派山茶必须要揉捻3到4次,通过揉捻形成茶叶紧结弯曲,缩小茶叶的体积,适当破坏茶叶的组织释放茶碱和茶多酚,为烘干打好基础。揉捻的技巧以“轻、重、轻”为主,揉捻茶叶必须顺着同一个方向进行揉捻。在揉捻的过程中发现有老的茶叶一并挑除。
③烘干。烘干以炒为主,温度控制85度左右。把茶叶放进锅中顺着同一个方向用手搅拌,把茶叶水份炆火烘干。可以通过观望铁锅茶叶的透翠、老嫩、色泽是否一致,当炒到茶叶卷顺直、长短相近、粗细匀称形成大小一致的条状时,茶叶色泽变成黄白色,并闻到一股茶叶清香味时,用簸箕把茶叶晾凉即成。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