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惠州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三亚:奋力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科创高地

admin8个月前 (09-27)惠州产业信息48

  低空俯瞰建设中的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陈聪聪 摄

  科技是头部生产力、创新是头部动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成绩时指出,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好高校、科研院所作用,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

  五年来,三亚市重点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产业平台,着力推动南繁科技、深海科技、航天科技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形成以崖州湾科技城、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三亚互联网信息产业园为主的科技创新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推动三亚高质量发展。

  搭建种业科创平台,为南繁硅谷汇聚先锋力量

  今年春节后,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相继与中国种子集团、三亚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启动了“揭榜挂帅”项目,围绕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的关键技术进行科研攻关,探索打造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的样板。该实验室合作交流部负责人夏勉表示,联合启动“揭榜挂帅”项目有助于头部时间把科研成果运用到产业发展中,有效促进形成“企业命题、院校答题、市场评估”的创新创业良好机制。

  位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经过近两年的发展,现已拥有17.2万平方米物理空间,配备科研设备7200余台(套),设备资产超过6亿元。22个院士创新团队、123名项目博士后和900余名海南专项研究生汇聚一堂,依托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开展种子基础前沿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加速产生科研成果。

  近年来,三亚市以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为核心,打造开放共享的种业科技创新平台集群,服务南繁硅谷建设。中国种子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种业龙头企业纷纷入驻崖州湾科技城,形成了“检测前端、田间服务、实验室管理、成果转化、经营创收”的种业全产业链条。

  “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国际玉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等项目建设正加快推进。”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统筹现有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打造以海南为中心,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种子科技创新中心,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产业安全的重要科技战略力量。

  布局海洋科创集群,为深海科研构建技术体系

  “我们从2020年10月备案,到2021年9月厂房完成竣工验收,实现了启动一年内竣工交付。”招商三亚深海科技城开发有限公司产业经理张乃君表示,得益于崖州湾科技城创新用地模式,以“承诺制”代替“审批制”,以极简审批加速投资建设,招商三亚深海装备产业园项目实现了早开工、早建成。目前,该产业园已经引进了30余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初步形成了深海科技产业“小生态”。

  近年来,三亚市锚定打造国际深海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推动中国船舶集团、招商局集团、哈电集团等多家深海产业龙头企业入驻崖州湾科技城,促进深海产业企业集聚发展,形成海洋科技产业链条。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南海地质科技创新基地、深海化合物资源中心、浙江大学(海南)先进技术与产业创新平台等产业创新共享载体正在加快建设,南山港科考母港已初见雏形。

  2022年,崖州湾载人深潜工程实验室和深海照明工程技术联合实验室正式运行,“深海勇士”号和“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先后入驻。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向三亚集聚,一个崭新的深海科技新高地正在蓄势崛起。

  建设新兴科创园区,为信息产业提供培育空间

  2022年2月,“海南卫星星座”首期4颗卫星成功发射,目前已成为南海观测的重要环节。“4颗卫星由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牵头,联合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内多家企业共同研制。”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副总经理刘陶忠介绍。

  近年来,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围绕卫星研发、测控、数据接收与处理、应用开发与运营等产业链,积极引进和培育国内外航天航空、海洋科技、空天信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园区已引进和孵化300余家企业,形成了“北有文昌航天发射,南有三亚卫星应用”的航天产业格局。

  空天信息产业硕果累累,数字经济发展同样欣欣向荣。

  三亚互联网信息产业园近年来着力打造三亚市大数据中心、三亚市互联网双创中心、三亚市互联网信息产业基地等平台,积极布局互联网娱乐文创、跨境电商、数字科技核心产业,园区在册企业已超过600家,带动就业5000余人。三亚互联网信息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吸引重点领域的互联网行业企业和资本进驻,推动产业、资本、人才和信息“四维”融合,建设三亚市数字经济领域标志性产业平台。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如今,三亚已成功落地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企业从2017年的11家增加到现在的21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了从无到有……旅游胜地三亚,正在把“科创高地”打造成新的城市属性,向着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大步迈进。

  三亚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副局长王旭表示,三亚将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主体的支持力度,在项目用地、建设资金、人才服务等方面提供好政府服务保障,进一步培育高水平科研院所与研发机构,全力推动重点产业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区域创新协同发展。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2022年9月上旬蕞适合热情好客的你的科创园区创业大道内二居室

2022年9月上旬蕞适合热情好客的你的科创园区创业大道内二居室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买房加群,省钱不踩坑,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周末聚会、朋友来玩,总爱小酌两口,无奈大家相距甚远,欢愉的时候总要有所忌惮:不能太晚、不能太醉。不如买个二居室吧,一个自住,一个会客,让你的聚会更加尽兴。本期推荐科创园区创业大道优质二居,让聚会加码、友情升温。   2...

【华侨城·双创产业园】惠州惠阳临深电子信息智能智造产业隆重招商

【华侨城·双创产业园】惠州惠阳临深电子信息智能智造产业隆重招商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华侨城·双创产业园】惠州惠阳临深电子信息智能智造产业隆重招商   华侨城双创产业园·惠州是香港华侨城、华侨城(亚洲)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生态圈的重要布局,该项目占地约21万㎡,总规划建筑面积约50万㎡,分期开发,首期建筑面积约16万㎡,产...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惠州丝苗米产业园入选省十大科技创新示范园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惠州丝苗米产业园入选省十大科技创新示范园

  日前,首届广东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颁发了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十大科技创新示范园,惠州市惠城区丝苗米产业园入选。   据了解,惠城区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于2018年开始创建,2020年5月被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是目前广东省18个丝苗米产业园中唯一一个纳入国家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的产业园。...

仲恺这个千亿级产业园动工了是广东首批人工智能产业园

仲恺这个千亿级产业园动工了是广东首批人工智能产业园

  南都讯 记者杨振华 “我宣布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整体开发建设项目动工!”仲恺高新区委书记吴献民说道。9月30日,仲恺迎来里程碑事件,千亿级产业园区——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整体开发建设项目正式动工。   仲恺高新区委副书记、区管委会主任张莉兰介绍,近年来,围绕打造惠州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核心引擎目标,大手笔在仲恺的北部和南部各规划建设一个千亿级产业园区...

仲恺高新区科技创新局

仲恺高新区科技创新局

  惠州市仲恺高新区和畅五路西8号投资控股大厦11楼   仲恺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开展“庸懒散拖”问题专项教育整治工作推进…   仲恺高新区诚信宣传进园区暨“惠信码”平台推广活动   仲恺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召开八一建军节座谈会   仲恺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组织开展第二期“七点半夜校”课堂   惠州市发展和改...

使用钉钉扫二维码查看

使用钉钉扫二维码查看

  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惠台工业区55号小区惠台路36号惠商苑山茶阁105号商铺   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惠台工业区55号小区惠台路36号惠商苑山茶阁105号商铺   照相、打印、复印、装订、广告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照相、打印、复印、装订、办公用品、办公耗材的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

侠客岛里第七届腊八创新节暨首届文科创园区展示交易会顺利举办

侠客岛里第七届腊八创新节暨首届文科创园区展示交易会顺利举办

  2022年12月30日下午,由成都侠客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主办的“健康办公 侠客同行”第七届腊八创新节暨首届文/科创园区展示交易会在高新区益州大道北段280号晶立方·新经济总部基地顺利举办。   第七届腊八创新节以“健康办公 侠客同行”为主题,通过首届文/科创园区展示交易会的创新形式展现。活动采用线上直播和线下活动的方式同时进行,现场邀请到近千名侠客岛里入驻企业、合...

后疫情时代备受期待的“大学校园开放”

后疫情时代备受期待的“大学校园开放”

  “对于长时段的社会常态,疫情只是‘过客’,它带来的隔断只是‘例外状态’,这种‘例外状态’应随着疫情的结束而结束,回到大学应有的开放状态。”2月15日,央视网刊发的评论文章《大学校门,该打开了》引发广泛转载和舆论共鸣。   这篇文章指出,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对开放的需求是刚性的,比如社交、实践、外卖、旅游、找工作、互享优质课程资源等,三年疫情中那些被隔断所压抑的“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