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说惠州没就业岗位看看七大千亿产业园未来高精尖人才集结地!
大家好,我是陈林道房,今天带大家了解下惠州的七大千亿产业园,未来高精尖人才集结地。
提到国内的化工行业,就不得不提起广东惠州。为啥呢,因为这座“粤东重镇”的化工产业实在是太发达了呀。要知道,惠州市的两大经济支柱之一就是石化,加上2015年提出了发展七大石化产业基地的规划,惠州市算是彻底地作为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登上历史舞台啦。
比如说今年早些时候,风波不断的社会环境都挡不住它的发展之路,在惠州的大亚湾石化区相继有埃克森美孚广东惠州乙烯项目和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相继落户。这不,蕞近又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正式动工啦。动工仪式于9月在广东惠东县白花镇举行。
山、河、湖、海共同构成了惠州独具特色的地貌特征——惠州7个县区中,既有较为发达的沿海、沿江地区,也有欠发达的山区、边远地区,面对迥异的基础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差异化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作为干部考核“指挥棒”,正在引导各县区结合自身特色,各尽所能、各展所长,把特色做到极致,成为各自功能区的引领者。
在7个县区探索各自差异化发展路径的历程中,工业园区成为产业集聚的主战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撬动城市竞争力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功能。而今,惠州各县区工业园区的提质增效已提上日程。
和珠三角的许多城市一样,其中的很多小型工业园曾支撑起了改革开放早期惠州制造业的发展——它们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土地和劳动力,依托“村村点火、镇镇冒烟”的粗放型工业模式,铸就了惠州早期工业繁荣的基石。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珠三角九市共有村级工业园3853个,面积约976平方公里。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无序发展,以及土地管理和使用体制机制的制约,如今,这些土地利用率较低的园区却成了惠州产业经济提质增效的瓶颈。惠州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工作报告(下称“全会报告”)直指其弊端,“既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发展难以持续。”
目前,惠州拥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区、中韩(惠州)产业园3个国家级产业园区。2020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惠州要实施工业园区提质增效行动,把握好作为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试点城市的有利条件,加快调整工业园区空间布局,破解工业用地和环保难题。提标升级3个国家级产业园区,支持县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用5—8年各建设1个千亿级重点工业园区。
惠州工业园区的改造剑指土地产出率的提升,旨在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和集约利用水平,把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优势的载体。针对布局分散、多而不强的上百个工业园区,全会报告强调,惠州将下决心推动园区整合,项目进园区,园区以外不再新批工业项目,要求每个县区都规划好重点发展的园区,引导项目、资金、土地指标等向园区集中,积极创新园区和项目建设机制,探索建立跨区域合作共建园区和项目的利益共享机制,针对跨县区或镇街的园区和项目建设,实行生产总值、税收等经济利益由相关各方共享,用利益杠杆调动各地积极性,实现“美美与共”。
每个县区都要有千亿级产业园区,从而助力惠州实现万亿产业集群。”5月12日,经市政府批准同意,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局联合印发《惠州市实施工业园区提质增效行动方案》,标志着惠州全面吹响园区产业升级提质的冲锋号角。根据《方案》,惠州将以“千亿园区,万亿产业”为目标,把工业园区建设成全市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先导区,形成制造业创新集聚高地、绿色发展高地和营商服务高地。
作为工业园区提质增效的主要目标,惠州将大力拓展制造业高质量展空间。特别是针对优化提升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和中韩(惠州)产业园这3个国家级园区要做大做强。同时建设惠城高新科技产业园、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惠东新材料 产业园、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龙门大健康产业园、大亚湾新兴产业园、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等7个千亿级工业园区,实现每个县区都有一个千亿级的工业园区。
建设工业园区,用地就是首要问题。在此次提出的方案中就明确表示要优先保障园区项目用地。按照“工业优先、以用为先” 的原则,调整存量和扩大增量建设用地,保障工业园区用地需 求。坚持全市年度新增用地指标60%以上用于工业项目建设。
根据方案,2020年全市须盘活土地2 万亩以上,优先用于工业园区项目建设。对2018年底前已落实 用地规模和用地指标但2020年6月底前不能实施供地的项目, 具备腾挪建设用地规模、指标条件的,按程序将建设用地规模和指标调整到工业园区内使用。
同时针对部分闲置土地要建立存量工业用地台账,加快处置闲置低效土地,积极盘活“批而未供”、“供而未用” 土地, 对供地后1年内未有实质性动工的项目用地,由政府收回调整使用;对土地开发使用低于50%的工业用地,通过闲置收回、 分割转让、分割收储等办法实施盘活并用于工业用途。
根据此次出台的方案,各县(区)在积极推进重大龙头项目落地建设的同时,要建立中小企业项目快速落地机制,实现项目不仅要能够签约还要能够及时落地开工建设,投入使用。因此在园区内,对符合园区产业定位和用地规模标准的中小企业项目,根据项目招商履约协议约定,若选址使用国有储备土地,地块已有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可按规划控制指标先行用地;地块所在片区尚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可按容积率不低于1.6先行用地。先行用地参照临时用地管理,6个月内根据项目实际建设情况完善供地手续,若6个月后尚未有实质性动工的(指完成桩基础),则由政府收回用地。
工业用地容积 率不低于1.6 ,支持园区内开发建设标准厂房,鼓励工业企业建设多层、高层厂房,引导工业企业 节约集约用地。工业用地经批准通过改扩建增加建筑面积的不计收地价。积极实施新型产业用地(M0)管理政策,容积率原则上不低于2.5,配套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计容建筑面积不大于总计容建筑面积的30%。各县(区)政府要严格落实园区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约束机制,严禁工业用地“囤地闲置”、“倒买倒卖”行为。
根据方案发布信息,此次新规划的7个千亿级园区规划占地面积约202.5平方公里,近中期潜力用地约115平方公里。其中,惠东新材料产业园占地41平方公里,在7个园区中面积蕞广、近中期潜力用地蕞大,重点发展新材料、精细化工等石化中下游产业,与隔壁的大亚湾石化产业互为配套,做精做长石化产业链。
大亚湾新兴产业园,主导产业为互联网信息服务、人工智能、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汽车装备制造,现有工业产值602亿元,每平方公里产出49.8亿元,在7个园区中产业基础蕞雄厚。此外,惠城高新科技产业园、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将着力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终端、新型显示、现代服务等主导产业,发力新一代信息技术。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