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惠州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再造“吉他小镇”:惠阳吉他产业的集群化、品牌化、数智化突围观察

admin6个月前 (09-27)惠州产业信息19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惠州报道

  据说,只需在惠阳秋长走上一遭,凑到的零件便能拼出一把完整的吉他。

  这个素有“吉他小镇”之称的地方,曾经三步一厂、五步一店,吉他产业链相关企业一度达200多家,在这片百余平方公里的小镇上有约三万名从业人员。高峰时期,这里出产了全球四分之一的吉他,尤克里里销量占全球80%。

  然而,受各种因素影响,“吉他小镇”近年来逐现颓势,异地招商团队“挖走”了不少优质企业。据惠阳吉他行业协会会长、铭仕乐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延亭估算,目前仅有120多家企业留在当地,吉他产量占全球比例近乎“腰斩”,尤克里里全球占比也降至40%-50%。

  来自太平洋彼岸的传统美式民乐器,为何远渡重洋在一个东方小镇扎根?在工业竞速的时代,产值贡献较低的轻工业还能否给城市带来价值?内外夹击情况下,惠阳又将如何重塑昔日风采?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带着这些疑问深度调研惠阳的吉他制造产业。“智造高地,活力惠阳”的标牌随处可见;秋长到处在施工,围挡封锁了路段,沥青路面翻起光裸着泥土,机器轰鸣中掩藏着一个转型阵痛期的“吉他小镇”,也蛰伏着更富活力的“智造惠阳”。

  台商撒下一粒种子,惠阳长出吉他全链条

  究竟是惠阳选择了吉他,还是吉他选择了惠阳?

  “吉他产业在惠阳扎根,是多重偶然因素叠加的结果。”赵延亭一语道破。

  时间回溯到90年代初,中国凭借改革开放一跃成为全球制造产业的首选地之一,吉他产业先从欧美转移到日韩,后又转移到中国台湾,蕞终选择了惠阳秋长这个小镇。

  1991年,台资企业侑成乐器木器厂落地秋长,在中国大陆生产了头部把以国际标准制造的吉他,上下游企业也随之进入惠阳。时间一久,一些获得一定技术和资金积累的员工开始设厂单干,犹如“细胞分裂”般生长出目前的产业集群。

  “如今,吉他产业在其他国家几乎全部断链,惠阳是为数不多保留着完整吉他制造产业链的地区。”赵延亭介绍,惠阳这里集聚了一批从木材加工到琴身每一枚螺丝,再到成品制造的链上企业,成品生产和配件企业约各占一半。“这120家企业构成的完整链条是惠阳吉他产业的蕞强优势。”

  然而,过去三年,国内琴行关停、国外订单减少,不少企业未能捱过行业寒冬;同时,越来越多成产成本更低的地区也注意到吉他产业,纷纷到惠阳精准“挖墙脚”。赵延亭表示,尽管目前被引流的企业多为成品制造企业,但其出走必然会带动部分配套企业离开,长此以往,产业链势必受影响。

  与惠阳不同,远在贵州遵义的正安,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吉他的年产量从20万把提升到600余万把。

  正安吉他产业飞速成长背后,靠的是产业集聚的园区和强力度的土地优惠政策。近年,正安吉他产业园瞄准缺链环节靶向招商,园区企业已达126家,形成从吉他生产到销售、物流的闭合链路。2021年,正安县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吉他之都”称号。

  正安提供的园区和土地也正成为越来越多惠阳吉他企业的呼声。“目前,惠阳绝大多数吉他企业都是靠租赁厂房,企业缺乏归属感和确定感,不敢投资。”赵延亭感叹,为长远计,必须要建立产业园,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从生产协调到环保处理的一条龙管理,推动产业集群化、规范化发展。

  同时,惠阳吉他产业链也难以跟上转型升级的步伐,很多“新势力”企业在这里找不到供应商。

  以恩雅乐器有限公司为例,作为一家以新材料吉他见长的创新型吉他企业,其新材料模具注塑供应链集中在广州、深圳,所需电子器件则来自东莞。

  (恩雅乐器工厂,陈列的尤克里里产品)

  恩雅乐器联合创始人兼COO顾文斌透露,企业下一步的计划便是自主搭建整条产业链。目前,恩雅乐器已有三家生产工厂,散布在惠阳几处,随着进一步增资扩产,空间将日益促狭。“目前来看,至少3万平方米的场地才能满足我们的出货需求。我们希望能建设一个恩雅工业园,近两年也在进行相关洽谈。”

  事实上,建设产业园在2018年的《惠州市惠阳区吉他产业发展扶持办法》中已有章程。文件提出,在秋长街道规划建设吉他产业园,完善水电、环保等基础设施,打造功能完善、定位明晰的吉他专业园区;同时降低吉他企业用地成本,鼓励建设高标准厂房,并给予相应厂租补贴优惠。

  从OEM到ODM,惠阳吉他踏上“寻找自我”之路

  初期,惠阳吉他以海外市场为主攻方向,直至近年,才开始拓展国内市场。目前,其吉他外销占比仍高达70%。

  表面看来,这似乎仅仅是市场定位的一次转变。惠阳吉他产业从原来倚重“三来一补”的OEM模式转向ODM模式,撕掉“代工”标签,转移向更具高附加值的品牌端。

  由于代工模式准入门槛较低,且通过多主体合作实现了转移风险,因而尤受中小企业青睐,成为其掘取头部桶金的起点。随着企业成长,代工品质把控性弱、增值能力差、难以形成明晰定位等缺点也逐渐暴露。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由于代工模式支付速度缓慢,不少代工企业陷入现金流之困。再加上面临东南亚等地区对订单的争夺,代工模式越发难以为继,行业内品牌意识日渐苏醒。

  恩雅乐器算得上是惠阳吉他行业打造自主品牌的探路者。早在2015年前后,恩雅开始萌生出自己做品牌的想法,投产了两万平方米研发型工厂并开启数控精准化制造,目前旗下已有Enya、Kaka等几大品牌。

  这个过程并不顺利,恩雅付出了很大代价。顾文斌回忆,转型之初,由于主动放弃了一部分产品类型,再加上品质把控不成熟,生产效率尚未提档,恩雅流失了大约一半的代工客户订单。

  直至两三年后,情况才出现转机。除了质量效率的提升,这还与恩雅改换赛道有关。由于注意到新材料对于解决行业生产效率低、数控化难等问题的优势,恩雅开始押宝这一细分市场,通过差异化竞争实现了“弯道超车”。

  “相比于传统吉他,新材料乐器通过大幅压缩制造工序,解放了近半劳动力,且更容易实现数控化生产。”顾文斌认为,效率是吉他行业的底层逻辑,在投入数控产线后,企业生产效率提升了2-3倍。

  得益于这一提前转身,恩雅乐器在疫情期间实现了不降反增的逆势生长,过去三年,其综合营收仍维持了约35%的平均增长速率。

  搭建品牌的下一步便是品牌出海。在这方面,恩雅已取得品牌尤克里里及新材料乐器全球市场份额头部的成绩,销售覆盖海外40多个国家。顾文斌表示,今年恩雅预计将出海国家扩大到60个,填补企业在非洲、拉美、大洋洲等地的市场空白,并拿下亚马逊、速卖通、美客多等主流平台,在全网保二冲一。

  同样的转型故事还发生在铭仕乐器身上。2004年,铭仕乐器从OEM转变为ODM,并逐渐成长为一家能够提供完整产品方案的综合性电声制造商。赵延亭解释,“不同品牌对乐器音效风格的取向不同,而我们能够针对其需求为其定制声音方案。”

  目前,铭仕乐器已达成木吉他拾音器世界头部的地位,并与全球超百家一、二线乐器公司进行深度合作。除将惠阳智造推出海外,铭仕乐器还同一家台企合资成立了凯林威乐器有限公司,将其落地惠州,为全球知名品牌吉他配件提供代理,从而助推惠阳吉他产业链向中高端攀升。

  (铭仕乐器企业内,陈列着来自多国一线品牌吉他产品)

  回顾吉他行业历程,惠阳走过了三个阶段。“上世纪90年代到2010年左右,是‘代工为王’的阶段;2010至2015年,是‘电商为王’的阶段。”顾文斌表示,“到了今天,品牌已经成为真正制胜的关键,有了品牌才能打通从研发、创新、设计再到制造、销售的全链路。”

  植入智能“芯”,发现“吉他+”蓝海市场

  吉他产业日渐成熟,乐器消费市场觉醒,吉他行业开始向更大市场进军。

  恩雅乐器已拓展出音乐文化内容产品创作、音乐教育产品开发运营、音乐文化推广及传播等业务板块。“在音乐这个生态里,底层是乐器制造,顶层是音乐版权,音乐教育处在中层,发挥着串联业态、承上启下的作用。”顾文斌认为,音乐教育能够引领乐器消费,文化业务板块蕞终会对制造业板块产生反向促进作用。

  但据他观察发现,惠阳吉他企业们往往将其负责研发、教育的机构布局在广州、深圳等地。不少企业负责人也坦言,背后的原因在于,惠阳本地“人才”的要素尚未储备完全,这既包括生产端的人才,也包括市场端的消费者。

  针对人才匮乏的问题,铭仕乐器已同当地职业院校达成合作,企业进入学校开课,并提供学生实践基地,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惠阳吉他产业供应本地人才。

  借助新技术,学习吉他的门槛被迅速拉低,乐器弹奏场景日益丰富。

  恩雅乐器是首家将乐音识别音频算法技术应用在乐器领域的企业,通过在吉他内植入智能芯片,能够对琴体内置加震拾音器效果进行调节,使一款乐器发出多元风格的音色。此外,雅恩乐器自主开发的APP还能识别乐音高低、指导练习,实现了运营交互。

  吉他消费正经历着一场数智化革命。

  “智能化使乐器有了更多营销可能,目前,我们智能乐器销售已占公司整体销售额的30%左右。”顾文斌介绍,比如商超、书店等属于传统吉他无法进入的渠道,“但凭借产品的智能化特点,我们已经进入了沃尔玛、麦德龙、钟书阁、机器时代等渠道。”

  此外,电商渠道也正开疆扩土,恩雅线上销售的整体占比已高达64%。其三家吉他工厂中,有一家便是专门生产更高性价比的电商爆款。

  当地政府也在谋划更大的“吉他+”蓝海市场。

  年初,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吉他文化艺术节暨第五届惠阳吉他文化艺术节落地。除了直接产生文旅效益,艺术节还搭建产业链对接平台,促成一批省内外优质资本集中签约,并将惠阳吉他这张名片进一步推广出去。

  赵延亭认为,未来,艺术节一定要从政府主导,走向市场化,唯如此,才能裂变出更多内容。“尽管现在看来,惠阳市场还有所欠缺,但假以时日,通过艺术节,通过多渠道发力,市场将很快得到释放,这是一个时间换空间的问题。”

  三十年前,吉他作为一个工业品概念流入中国,如今已具备了文化产品和制造业的双重属性。赵延亭认为,尽管其本身产值不高,营收创税能力有限,但文化本身便是一个增值器,通过多业态叠加,将产生“1+1>2”的效应。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标签: 惠州工业园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中韩(惠州)产业园展现“惠州速度”

中韩(惠州)产业园展现“惠州速度”

  中化新网讯 为进一步加强惠州与韩国在文化、经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宣传推介中韩(惠州)产业园投资环境,广东省商务厅、惠州市人民政府、韩国驻广州总领事馆于日前联合主办中韩(惠州)产业园投资环境推介会。   中韩(惠州)产业园是2017年12月11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的三个中韩产业园之一,是广东省唯一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外共建产业园。惠州高度重视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

中韩(惠州)产业园累计已供地项目128宗 动工项目114宗

中韩(惠州)产业园累计已供地项目128宗 动工项目114宗

  4月7日,惠州本地媒体报道,截至目前,中韩(惠州)产业园累计引进各类项目165宗,计划总投资约1902亿元,预计达产产值约3089亿元;累计已供地项目128宗,动工项目114宗,竣工或投(试)产项目32宗。   据观点新媒体了解,2017年12月1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江苏盐城、山东烟台、广东惠州三地设立中韩产业园,明确将中韩产业园打造成中韩地方经济合作和高端产业...

五城联动记者大亚湾畔感受深惠产业深度融合

五城联动记者大亚湾畔感受深惠产业深度融合

  大亚湾畔,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三期、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全面建设,一座世界级绿色石化基地正在崛起……顺着赣深高铁的走向,12月2日,“五城耀粤赣 融抱大湾区”采访团走进惠阳、大亚湾、惠东,参观全国唯一的叶挺纪念馆、全国唯一的海龟湾,沿途采访石化区、惠州港,并在有着“东方的马尔代夫”之称的双月湾流连忘返。其间,惠州大力融湾融深,构建石化产业为主导的“2+1”现代产业集群,给记者留下...

亿翰产城园区周刊(414-420)中南高科四进惠州联东U谷·新郑电子信息产业港开工

亿翰产城园区周刊(414-420)中南高科四进惠州联东U谷·新郑电子信息产业港开工

  原标题:亿翰产城园区周刊(4.14-4.20) 中南高科四进惠州,联东U谷·新郑电子信息产业港开工   3. 国务院关批复同意长春、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5.【广东】深圳市2022年重大项目计划发布 涉及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领域   10.【北京】2022年北京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任务发布 涉及17...

今年GDP力争增长8%

今年GDP力争增长8%

  春节过后,龙门工业园的企业全力以赴赶订单、忙生产。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龙融心 摄   “龙门县坚持高质量发展,全力拼经济、抓项目、促发展,今年GDP力争增长8%,到2027年经济总量力争翻一番。”日前,惠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龙门县委书记刘洪添在会上发言时表示,2024年,龙门县将大抓实体经济发展、强县促镇带村以及民生保障与改善工作,奋力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幸...

伯恩光学惠州工业园厂房D1施工总结(蕞新竣工)

伯恩光学惠州工业园厂房D1施工总结(蕞新竣工)

  伯恩光学惠州工业园厂房 D1 工程位于惠阳区秋长管理区,该项 目由伯恩光学(惠州)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地矿赣西地质工程勘察院 勘察,深圳市中泰华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深圳市合创建设工程 顾问有限公司监理,汕头市建安(集团)公司负责施工.由惠州市惠阳区 建设局质量监督站、施工安全监督站、建筑管理科监督.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属框架结构八层,建筑面为 44016....

创益通:公司惠州工业园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前投入使用

创益通:公司惠州工业园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前投入使用

  同花顺300033)金融研究中心8月6日讯,有投资者向创益通300991)提问, 董秘辛苦,贵公司慕投的惠州工业园项目什么时候投入使用?   公司回答表示,您好!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和支持。公司惠州工业园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前投入使用,谢谢。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投资者关系...

创益通:创益通惠州工业园目前正在进行竣工验收的准备工作预计6月底完成竣工验收

创益通:创益通惠州工业园目前正在进行竣工验收的准备工作预计6月底完成竣工验收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公司官网介绍“2019年11月,惠州创益通项目正式启动,总共建设16.8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和研发中心,累计投资8.7亿元。2021年9月落成投产,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8亿元,将带动周边产业发展10亿元,安排就业人员3000人以上。”那么,究竟惠州创益通实际投产没?既然说去年9月就落成投产,达产后产值18亿,那为什么2021年报营收才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