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解决撂荒地复耕复种案例入选省农村土地综合改革典型
惠东解决撂荒地复耕复种案例入选省农村土地综合改革典型今日惠州网 2024-11-14 08:28
惠东解决撂荒地复耕复种案例入选省农村土地综合改革典型
初冬,惠东县吉隆镇招贤村,村民正在田里收割水稻。该村原来被撂荒的250亩地,如今成了金黄稻田。同样的丰收景象也出现在宝口镇佐坑村,该村通过成立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带动宝口、高潭两镇十村约900亩撂荒土地的复耕复种。
民以食为天。耕地是粮食生产的保证,激活撂荒地势在必得。近年来,惠东县全力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取得明显成效,上述两个村就是其中的成功案例。该县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撂荒地整治政策,围绕撂荒耕地“谁来种”“怎么种”“种什么”3个问题,采取“责任+奖补”“流转+托管”“技术+特色”等举措,持续盘整盘活撂荒耕地,逐步减少撂荒耕地存量、遏制增量,有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稳定,助力村集体收入及村民增收。
宝口镇佐坑村采用“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农户+企业”经营模式,流转、托管撂荒耕地。
2023年以来,全县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7169.41亩。也因此,惠东县积极破解“谁来种”“怎么种”“种什么”难题案例,成功入选由广东省委改革办组织遴选的《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第三批10个“农村土地综合改革”典型案例。
“我们通过开展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有效带动宝口、高潭两镇十村约900亩撂荒土地的复耕复种。目前水稻种植累计2000亩,出售大米约15万斤,销售总额100多万元。”宝口镇相关人员说,自2021年以来,该镇通过在佐坑村成立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宝口及周边镇村的农业产业发展。
佐坑村撂荒地变身“希望田”,“土地托管”成为关键词,这是惠东县探索撂荒地复耕复种过程的重要举措。惠东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突出“流转+托管”,是从方式上答好“怎么种”。首先,惠东县打造村企合作共建参与方式。通过村集体、村民、企业合作共建成立专门企业,由专门企业向村集体、村民流转撂荒耕地或提供生产托管服务,并助推村集体发展壮大。比如佐坑村采用“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农户+企业”经营模式,以村集体资金、村民资金、村民土地作价、企业资金和技术入股形式,成立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一条从土地流转到水稻种植、精加工及品牌销售的产业链。合作社成立以来,向本村及周边镇村流转、托管撂荒耕地约1550亩,2023年带动佐坑村集体分红年增收16万元,村民通过流转土地获年收入20万元。
国企连片整合碎片化耕地合力耕作运营
惠东县推出由镇属国有企业连片整合碎片化耕地,将村里的撂荒耕地集约起来,与村委会、村民进行合力耕作运营,或连片转租流转第三方企业或种植大户。其中比较成功的案例是高潭镇。该镇采用“镇政府+村集体+镇属国企”模式,将村中闲置耕地通过村经济合作社授权给村委统一流转给镇属国企,由镇属国企进行耕地连片整合、代耕代种,或在经镇属国企连片整合后转租流转村委或第三方企业。
目前,该镇向镇属国企流转耕地约7942亩(含2023年以来的417.3亩撂荒地),打造了多个连片耕种地块,其中,由镇属国企代耕代种约4742亩,连片转租流转村委或第三方企业耕种约3200亩。此外,高潭镇还通过镇属国企引导参与,推动全镇13个行政村形成示范田约1200亩,带动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收约30万元。
另外,惠东县把发动工会力量助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作为2024年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内容,推动建立“工会+相关驻村机构+村委会”对接工作机制,动员号召企业参与撂荒耕地认耕认购工作。目前,通过走访对接企业127家,发动企业参与认耕撂荒耕地2675.69亩,有力确保今年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并发动社会力量开展消费帮扶及认购撂荒耕地农产品约812.1万元。
惠东县是广东省的农业大县和粮食大县,先后获评“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该县按照地理环境分为沿江、沿海和山区三大片区,沿海土壤里积聚了过多盐碱成分,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山区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上升。
惠东县根据自身实际,建立县、镇、村三级“田长制”责任体系,构建工作专班牵头主抓、各镇具体负责落实、各村深入推动实施的撂荒耕地整治工作机制,以完善的制度夯实撂荒治理的基础主体责任,夯实推进撂荒耕地“谁来种”的责任基础。同时制定《惠东县2024年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实施方案》,对纳入排查登记台账管理的撂荒耕地且种植水稻、玉米、豆类、薯类、蔬菜、糖料的,给予每亩500元的撂荒耕地复耕复种补助,提高种地主体复耕复种积极性。
去年以来,惠东县根据撂荒耕地土壤结构、气候条件等情况,试验筛选适宜种植、抗病性强、能够丰产的良种,为种植增产增收奠定基础。例如,通过近3年试种试验,筛选出适合盐碱地种植的“南桂占”“南新油占2号”水稻、“泰鲜甜2号”甜玉米、西冲莲藕等品种,解决在撂荒盐碱地“种什么”的问题。2024年,“南新油占2号”测产折合单产506.6公斤/亩。同时,将现代农业技术与撂荒耕地整治紧密结合,通过优势技术破解撂荒耕地地力贫瘠难题,为“种什么”建立技术支撑,助力农产品向高产、绿色发展。
在优秀选种的基础上,惠东县注重发挥特色优势,充分用好区域产业特色优势辐射带动作用,加力提升撂荒耕地整治。例如,安墩镇充分用好番薯丝农产品特色优势,通过镇安峰薯丝专业合作社向村民流转耕地1150亩,推动周边村民撂荒耕地复耕复种380亩,形成集中连片耕种番薯作物,带动村集体增收7.5万元,村民土地流转增收30万元。九龙峰旅游区依托引进总投资3.759亿元的7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打造全省首个无土栽培种植农光互补示范区,在光伏板下无土栽培种植各类蔬菜,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闲置果园流转达1200亩,通过土地流转促进村民增收约96万元。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蔡伟健 赖金朗 特约通讯员叶衍达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