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惠州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惠州产业园区如何把创新驱动落实到发展上?

admin8个月前 (09-27)惠州产业信息10

  南中国大亚湾畔,港口内外航船如织,石化区里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实验室里关于石化下游新材料的研发正在进行;仲恺高新区内,科创中心不断成长,一个个创新创业项目在这里孵化;惠阳经济开发区里,智能化车间里鲜见工人,一批批电子产品经全自动化生产线生产而生……

  去年,惠州出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1+6+N”系列文件,提出到2020年,惠州要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而在这一目标下,由环大亚湾新区和仲恺高新区两大战略平台构成的“头部圈层”,由全市7个省级以上产业园区构成的“第二圈层”,由全市多个专业镇和工业集中区形成的“第三圈层”,构成惠州创新驱动的“三大圈层”。

  放眼珠三角东岸的惠州,布局在全市7个县(区)的72个产业园区,在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之间搭建起了一座座产业联动、产城融合的桥梁,成为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同时,他们作为惠州创新发展的第二、第三圈层,其发展现状、发展理念和思路将成为惠州创新驱动部署能否真正落实在“发展”上的重要内容。

  进入“十三五”开局之年,惠州市出台《惠州市产业园区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年—2020年)》(草案)(以下简称“规划草案”),也正显示,产业园区的转型发展将成为惠州创新发展的抓手,

  占据了惠州规上工业产值超过“半壁江山”的产业园区,其能否实现持续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有效破解产业快速发展背后的诸多挑战,直接关乎未来惠州经济发展大局。

  近日,南方日报记者调查走访了惠州7个县区的重点产业园区,看现状,找短板,寻路径,谋发展。从今天起,南方日报《惠州观察》推出“惠州产业园区一线报告”系列报道,以期在规划草案之外,对于惠州产业园区的创新驱动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从上世纪90年代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仲恺诞生,到2015年全市7个省级以上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4401.7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0.4%,工业增加值882.1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5.5%。

  20多年来,围绕“工业立市”、“工业富市”的重大战略举措,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以规划为引领,不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和招商引资力度,推动着产业园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能够占得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六成以上,得益于各产业园区借力聚集企业、高效发展的平台作用,形成了产业“集群化”格局。

  以仲恺高新区为例,其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辐射带动与电子信息配套的产业链发展,在三星、TCL、LG、科锐、龙旗、信利等龙头企业带动下,吸引了近3000家中外企业在区内投资设厂,形成了以LED、移动互联网、平板显示、新能源和云计算、智能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4 2”战略性新兴产业。

  而在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中海油1200万吨炼油和中海壳牌95万吨乙烯两大龙头项目,吸引了75宗相关项目落户,石化上中下游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成为石油化工、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临港工业基地。

  如今,摊开惠州经济发展的版图,形成了以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为龙头,惠阳经济开发区、大亚湾石化产业园、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惠州产业转移园、惠东产业转移园等5个省级园区为第二方阵,以及各县区自行设立工业发展集中区的“2 5 N”多层次产业园区发展格局。

  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在企业,90%以上的研究开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研发成果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专利申请在企业……

  这是来自惠州市科技局的一组数据,“5个90%”用生动的实例,展现了创新给惠州带来的发展新动力。创新集中在企业,而这些企业又基本云集在了各大产业园区里。

  仅在仲恺、大亚湾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4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中,惠州已培育出了1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型企业更是达到了300多家。

  一边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引领,另一边,惠州各级政府部门也通过大力提升服务效能和质量方面“下苦功”,用新理念、新政策、新服务推动创新的因子生根发芽。

  建立健全“一站式”审批制度、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一体化应用系统建设、专设产业园区办事“绿色通道”……

  近年来,惠州出台了一系列的提质增效举措,助力企业发展,同时,为帮助广大园区企业“换芯”升级,加快企业技术的升级改造,成为一大突出“抓手”。

  根据《惠州市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2015—2017年,市、县财政投入总量不少于30亿元(市、县两级财政3年各投入不少于15亿元),支持科技创新。市财政每年统筹安排1亿元,并落实技术改造事后奖补政策,支持企业技改。

  数据显示,近3年,惠州市扶持企业技改项目465个,争取各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41.2亿元,带动企业投入76亿元,实现新增销售收入约490亿元、利润约40.67亿元、创税约16.33亿元。

  力争到2017年,全市省级以上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营业)产值超8000亿元,到2020年,全市省级以上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10000亿元……

  这是惠州对于产业园区发展制定的目标,而按照《惠州市产业园区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年-2020年)》(草案),将着力构建“一基地、双平台、多节点”的创新驱动支撑格局,即加快推进潼湖生态智慧区作为创新驱动发展基地的建设,以及前述“2 5 N”的多层次产业园区发展格局。

  然而,除却正在建设中的“1”和已初步成型的“2 5”之外,剩下的“N”(多节点),则大多数属自发形成,这些产业园区大多布局分散、各自为政,规模小、产业分工不明显,同质化严重。

  规划草案也表示,目前惠州全市69个乡镇(街),拥有58个工业集中区,重复建设、环境保护压力等问题突出,且产业层次不高,集约发展水平较低。

  同时,在省级以下园区中,很多由于配套资金及招商引资不到位,园区开发多年发展缓慢,普遍存在“有名无实”、“有园无业”、“有业无链”的发展困境。

  除7个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外,其他园区多以服装制鞋、灯饰、建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科技含量普遍不高。

  另一个突出的现象是:除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外,惠州其他园区土地亩产效益较为低下,2014年,全市园区平均投资强度180万元/亩,产出率仅为185万元/亩;即使是亩产率高的“两大平台”,也面临着园区地价逐步走高、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园区承载力和产业环节的“空间解构”均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

  一头是“2”面临的“缺地”困境,一头是“5”的低亩产率,还有一头是“N”的无序低效,调查显示,“2 5 N”架构下的惠州产业园区各有各的烦恼。

  而如何有效破解这些难题,事关惠州未来城市工业经济能否科学健康发展。南方日报的调查显示,目前惠州各县区正对产业园发展进行重新思考和审视,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成为其中明显的主题。

  在仲恺惠南产业园,土地资源紧缺倒逼产业园以科技含量高、产值高、占地面积和资源消耗相对较小的创兴型企业为主要发展对象,并打造全链条孵化体系。

  而大亚湾则加速全球招商,将有限资源留给更多优质项目,并谋求优化产业链,做足精细化工拥抱电子化工蓝海,和壮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部经济。

  惠城则提出全面对标学习深圳,尤其瞄准与福田区在先进理念、科学规划、创新经验、改革思路等方面的对接,着重培育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及电子商务业,打造“立起来的园区”。

  正如规划草案指出,惠州将实施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工程,推动园区内涵式发展。包括引导项目向园区集中,依托本地资源、优势产业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形成产业集聚;鼓励引导中小民营企业创新技术、产品、营销模式,实现发展升级;选择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创新团队好、创新领域新的相关企业,成建制引入园区,集群发展。

  而针对园区“有业无链”的发展困境,惠州正围绕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产业链招商目录招商,形成石油化工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上下游比较健全的产业链;而企业集群化生产有利于吸引上下游企业入园,带动产业链发展,把大项目变成大产业。

  针对“两大平台”的“缺地”困境,惠州提出实施对口帮扶工程,推动园区联动性发展,而这种帮扶和联动,更多在于将好经验、好做法进行落地输入,围绕惠州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总体空间布局,发挥各自特色及比较优势,实施错位发展,以产业对接、合作为切入点,推动产业园区融合发展。

  惠州各县区产业园各自正遭遇怎样的发展瓶颈?如何进一步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各县区产业园区和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敬请读者关注“惠州产业园区一线报告”系列报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惠州文脉·聚焦」聚焦创新创业体系建设激发高质量发展潜力

「惠州文脉·聚焦」聚焦创新创业体系建设激发高质量发展潜力

  统筹策划/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勇 陈骁鹏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海生 通讯员 陈嵩霖   羊城晚报《惠州文脉》7月22日版面图   7月16日,2022年“创客广东”惠州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决赛落下帷幕。“创客广东”大赛是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东省财政厅共同着力打造的“双创”品牌活动,惠州作...

「我为群众办实事」惠南科技园与科研人员手牵手、心连心为科技创新办实事

「我为群众办实事」惠南科技园与科研人员手牵手、心连心为科技创新办实事

  为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科研人员手牵手、心连心,为科技创新办实事,近日,惠州市电子信息产业专利信息分析与导航项目分析成果发布会暨惠南科技园2021年企业知识产权表彰大会在惠南科技园召开,会上还进行了惠南科技园知识产权维护援助工作站和惠南科技园商标品牌培育服务工作站揭牌仪式。惠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三级调研员麦丽芳,惠南科技园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唐巧明,市局、园区相关...

【华侨城·双创产业园】惠州惠阳临深电子信息智能智造产业隆重招商

【华侨城·双创产业园】惠州惠阳临深电子信息智能智造产业隆重招商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华侨城·双创产业园】惠州惠阳临深电子信息智能智造产业隆重招商   华侨城双创产业园·惠州是香港华侨城、华侨城(亚洲)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生态圈的重要布局,该项目占地约21万㎡,总规划建筑面积约50万㎡,分期开发,首期建筑面积约16万㎡,产...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一图读懂仲恺高新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一图读懂仲恺高新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一年之计在于春。日前,仲恺高新区管委会发布《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全面总结“十三五”科技创新工作成果,擘划“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蓝图。   “十四五”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创新创业与产业组织方式发生深刻变化。面对机遇与挑战,仲恺高新区提出,到2025年,要在全国国家高新区中的综合排名进入前30名,成为国家一流...

前瞻产业园区周报第6期: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蓝图出炉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开园

前瞻产业园区周报第6期: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蓝图出炉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开园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1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关于电子商务“十四五”规划,商务部已经面向企业和公众开展了相关问卷调查,征求了专家学者和地方商务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目前正在抓紧推进编制工作,计划今年下半年出台。   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等六部委昨日联合发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简称《方案》),明确了...

力合周报丨江苏银行深圳分行行长邹宏亮一行到访力合科创

力合周报丨江苏银行深圳分行行长邹宏亮一行到访力合科创

  江苏银行深圳分行行长邹宏亮一行到访力合科创(力合科创)   11月8日下午,江苏银行深圳分行行长邹宏亮一行到深圳清华信息港力合科创交流。深圳市力合科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贺臻、副总经理别力子热情接待了来访嘉宾。贺臻、别力子首先向邹宏亮介绍力合科创。历经多年发展,力合科创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科技创新服务+科技产业”业务模式,聚焦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经济...

助力惠州城市产业数字化转型惠州天安数码城打造创新产城社区

助力惠州城市产业数字化转型惠州天安数码城打造创新产城社区

  聚集数字内容产业,助力惠州城市产业数字化转型,惠州天安数码城拟打造创新产城社区,组织深莞惠企业家前来参观,吸引优质企业进驻!今天,记者了解到,惠州市产业升级着力打造的重点产业园项目——惠州天安数码城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目前,该项目工地的围挡已完成,初步勘察工作与清标工作均已完成,同时正在进行深化设计和招商引企工作。   目前,惠州市正以金山新城建设为中心,...

区科创中心2019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以及预算支出绩效管理情况等5个专项审计调查发现问题整改情况报告

区科创中心2019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以及预算支出绩效管理情况等5个专项审计调查发现问题整改情况报告

  贵局派出审计组于2020年2月21日至4月22日,对区科创中心2019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以及预算支出绩效管理情况等5个专项进行了审计,发现了两项问题,并提出了审计调查处理意见。根据审计报告提出的整改要求,科创中心高度重视,由一把手亲自抓落实,对整改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和分工,并进行了全面和认真的整改。现就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审...